科学的权威化与人文研究:以启蒙运动为例The Authoritativeness of Science and Humanistic Research: The Case of Enlightenment
周小琴
摘要(Abstract):
启蒙运动是由对于科学成就的欣羡和推崇而引发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们企图运用科学模式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按照理想重整社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进步,实现人类幸福。因而,探究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社会成为启蒙时代的核心课题,这实际上关乎在科学权威化的语境之下重塑人文研究,对于学术界而言,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理解以人为关注中心、颇具人本主义色彩的启蒙运动如何将自己自然而然地承接于一个伟大的自然科学时代之后的,又如何处理协调它自身的关乎人的理想目标与所尊崇的自然科学范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科学的权威化;启蒙运动;人文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科学的权威化与‘文学史’的西学东渐:中国文学史学科话语实践的发生”(13YJCZH27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周小琴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3.03.01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2]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3]J.B.Bury.The Idea of Progress:an Inquiry into its Origin and Growth.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60.
- [4]托马斯·奥斯本.启蒙面面观———社会理论与真理伦理学.郑丹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5]Keith Michael Baker.Condorcet:from natural philosophy to social mathematic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5.
- [6]Thomas L.Hankins.Jean d’Alembert:scie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Oxford:Clarendon Press.1970.
- [7]Peter Gay.The Enlightenment:an interpretation:vol.I.New York:Vintage.1966.
- [8]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9]伏尔泰.风俗论(上中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上册.梁守锵译.1994;中册.梁守锵等译.1997;下册.谢戊申等译.1997.
- [10]J·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赵佳苓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 [11]Bernard Williams.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London:Fontana.1985.
- [12]Ian Hacking.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introductory topics in the philosophyof natural scie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 [13]Georges Canguilhem.Ideology and Rationality in the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trans.A.Goldhammer.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8.
- [14]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15]H.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 [16]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①所谓科学的权威化,指涉科学通过建制行为在社会领域中逐渐树立起科学的权威地位的一个过程,换言之,科学谋求知识权威这种权威化倾向实际上就体现在科学体制化的漫长过程中。关于科学体制化的研究,参见J·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赵佳苓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47-284。
- ①专治西方哲学史的专家罗素认为“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能归源于科学”。参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2004:43。
- ①科学的兴起有赖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对于事物本身的关注兴趣日渐提升,其二是对于确定性的追寻要求愈益迫切;对于确定性的寻求即体现了人们关于普遍真理的本能信念。怀特海在分析科学起源时强调“所谓现代思想的新面貌,就是对于一般原则与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强烈兴趣。……对详细事实的这种热烈兴趣,以及对抽象结论的同样倾心就构成了现代世界的新奇观。”即科学的兴起重新协调了学术中“详细事实”与“抽象结论”之间的关联,更新了知识界的研究方式。参见A.N.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2009,6。
- ①参见:C.S.Peirce,The essential Peirce:selected philosophical writings,volume one,1867–1893,N.Houser&C.Kloesel(eds),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2,52.
- ①笛卡尔以严密的数学逻辑推导出科学活动所遵循的人类理性原则,启蒙学者从中发现了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无限能力,从中拾获了对人自身的信心,并将这种自信推至对于人类社会事务的处理方面。
- ①正如科学家将自然现象通过特殊手段移至与大自然相隔绝的实验室中观察一样,启蒙学者们没有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股由多种复杂因素混合杂糅而成的巨大力量,不是通过他们简单化处理,仅仅通过理论争辩和立法就可以应对,相应地,他们的革命姿态就表现为与过去的彻底决裂,甚至认为只要有了新的管理方式与完美宪法,“千年福王国”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