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与建构:两种理念还是一种实践?——研究的方法论之争Repres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 Two Ideas or One Practice?——The Dispute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刘翠霞,林聚任
摘要(Abstract):
表征危机与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拉开了研究的方法论之争的新序幕。表征与建构都为人类理解把握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但它们各自也都面临诸多困境和风险。知识既非对客观实在的准确再现,亦非完全社会建构的结果,而是研究实践的产物。只有将表征与建构两种理念纳入到一种知识生产实践过程中来理解,才能真正规避知识生产的内卷化难题。表征与建构遵循着"问题化—科学化—社会化—客观化"的实践逻辑推动着知识的阶跃式增长,这为实践取向的社会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释,也为表征与建构之争的终结开启了希望。
关键词(KeyWords): 表征;建构;实践;社会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社会学中的建构主义思潮研究”(10BSH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刘翠霞,林聚任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3.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参见:索卡尔,德里达,罗蒂."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蔡仲,邢冬梅等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奥利卡·舍格斯特尔编.超越科学大战:科学与社会关系中迷失了的话语.黄颖,赵玉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②这一点受到了吕炳强对行动的理解分析的启发,参见:吕炳强.行动历程中的叙事与筹划.社会.2011(4):65-95.
- [1][法]布鲁诺·拉图尔.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刘鹏,安涅思译.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
- [2]J.Potter.Representing Reality:Discourse,Rhetor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SAGE Publications,1996:74.
- [3][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汪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
- [4]E.Durkheim.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New York:The Free Press,1938:14.
- [5]吴彤.科学研究中的表征——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哲学分析,2012,(1):18-30.
- [6][美]安德鲁·皮克林.实践的冲撞——时间、力量与科学.邢冬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
- [7]R.Rorty.Objectivity,Relativism,and Tru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
- [8]布迪厄.实践感.蒋梓骅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