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粮于山到养生食品:中越边境水口桄榔粉的生态智慧研究From Storing Food in Mountains to the Healthy Food: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Arenga Pinnata Powderin Shuikou Town,Sino-Vietnamese Border
赵乃蓉,秦红增,黄世杰
摘要(Abstract):
在人类长期的演进中,每一个族群为了本族群生存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自己的处境不断调适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且适时地规避了风险。尤其是一些处在边境地地带的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应对粮食短缺而采食代粮木本食物,显现出了较高的生态智慧。研究以广西中越边境水口桄榔粉为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既不打扰自然环境的生存状态做到藏粮于山,满足人们的营养供给,又能带动并支撑当地经济发展,体现了边境少数民族的生态智慧。
关键词(KeyWords): 食品安全;水口;桄榔粉;生态智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1年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位资助;;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50004);; 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12)
作者(Author): 赵乃蓉,秦红增,黄世杰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3.04.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肖锋.论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一种关联中国实践的SST研究.博士毕业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1.
- [2]杨庭硕.植物与文化:人类历史的又一种解读.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7.
- [3]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从文化、思维和哲学的角度考察.北京:中华书局,2002:139-143.
- [4]杨庭硕.释“沤榔”——对古苗瑶民族生态智慧的再认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0-75.
- [5]李荣华.生态适应与文化创造:汉魏六朝时期岭南人民对植物的利用.中国农史,2009(4):3-10.
- [6]杨庭硕,农人富.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本土知识在当代粮食安全战略决策中的利用价值例举.贵州民族研究,2010(6):80-84.
- [7]篠原徹.介于野生和栽培之间的植物群.广西民族学院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5-43.
- [8]西谷大.大圈套与小圈套——围绕着火田展开的小型动物狩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9-34.
- ①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http://sdinfo.coi.gov.cn/reserves/law4.htm)(检索日期:20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