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实施网络入侵的行为性质与反制措施——以“斯诺登事件”为线索The Nature and Counterstrike to the Network Intrusion Perpetrated by Nation——With the Clue of Snowden Incident
张磊
摘要(Abstract):
"斯诺登事件"揭示出国家实施网络入侵的现实威胁。《联合国宪章》是对该行为定性的法律依据。根据《联合国宪章》,国家实施的网络入侵必然是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违背,但并不必然违背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对于网络入侵是否构成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相比行为手段,更可行的方法是通过损害后果来判断,即网络入侵是否导致现实世界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或此类威胁。对构成"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网络入侵,受害国可以进行自卫,包括应用常规军事手段,同时应当遵守相称性,但国际法在追究加害国及其领导人的法律责任方面恐怕难有作为。对不构成"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网络入侵,国际法几乎无法为受害国的反制措施提供有效依据,但受害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国内法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具体而言,就是对帮助或参与国家实施网络入侵的自然人和法人进行规制。
关键词(KeyWords): 网络入侵;行为性质;反制措施;斯诺登;棱镜计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12CFX09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际法学J511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张磊
DOI: 10.19524/j.cnki.10-1009/g3.2013.04.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意轩,岳小乔.“棱镜门”曝光“美式暗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6-28(15).
- [2]宫春科.防范网络“离线攻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2-20(B02).
- [3]端木正.国际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6.
- [4]李大光.美军网络战概念“升级”的背后.解放军报,2011-06-16(12).
- [5]龚向前.论国际法上的自卫.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 [6]李浩培,王贵国.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学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199-200.
- [7]杨兰.卷入“棱镜门”的那些公司.证券时报,2013-06-17(A09).
- [8]王虎华.国际法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07.
- ①根据《联合国宪章》,对于”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及侵略行为”,只有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才能对各国具有法律约束力,而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①国际司法合作通常包括:送达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代为调查或取证;执行搜查或扣押;检查物品和现场;提供有关文件和证据;提供证人、专家和其他人员;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代为特定的诉讼行为;交换有关资料和情报等等。国际司法合作可以涉及民事、商事、刑事、引渡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