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1世纪议程在中国科学院

    陆亚洲

    <正>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成为指导各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环境的新起点。国务院环委会紧接着7月份召开了会议,部署落实联合国环发大会精神,决定由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牵头,组织国家各个部门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科学院作为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成员,动员了上千位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投入了编制工作。这些科学家夜以继日,完成上报的材料50余万字,为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96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持续发展

    石山

    <正> 1987年4月,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提出了“持续发展”议题,并希望能转变成“联合国持续发展规划”。应该说持续发展问题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提出来的,也希望在这个条件下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的:“持续发展的概念隐含着极限——不是绝对的极限,而是目前的技术状态和社会组织对环境资源施加的限制以及生物圈吸收人类活动效应的能力所产生的限制。但是,技术和社会组织可以管理和改进,为经济增长的新时代铺平道路。”“基本需要的满足不仅要求那些人数众多的贫穷国家出现经济增长新时代,而且也要求保证这些穷国能得到他们支持经济增长所需的足够资源。”“持久的全球发展要求那些更富足的人把生活方式控制在本地区生态资源许可的范围之

    1996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陈述彭

    <正> “地球只有一个”,全球环境意识近年明显有所增强,可以说,这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觉悟和进步。因此,“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之一。在全球环境问题上,中国一贯是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合约或协议,率先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制定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行动计划》、《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国际减灾十年》、《中国臭氧层物质消耗逐步淘汰国家方案》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4部环保专项法律,并在《森林法》等8部资源法中对环境保护也作了规定,国务院颁布了20多项行政规章,颁布各类环保标准313项。全国人民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国策。但是,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在环境与资源方面存在十大矛盾(曲格平,1994),这些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战略目标

    1996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建立地球系统科学

    黄秉维

    <正> 1 引言 1.1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球系统科学是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视作一个互相作用的大系统,研究其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借以了解现状和过去,预见将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是全部工作的重心,温室气体增暖及平流层臭氧空洞更是当前重心中的焦点。1992年《联合国21世纪议程》(以下简称《联合国议程》)第35章《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指出“在制订长期的发展战略时……作为改进这些战略的科学基础的第一步,必须更好地了解形成地球系统的一部分陆地、海洋、大气及其相互联结的水、养料和生物地球化学系统循环和能量流”。可以认为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性乃由于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前途上的重要性。

    1996年01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牛文元

    <正> 1 人口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越是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越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要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各类劳动力,对各类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初步加工与深度加工,即要利用雄厚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利用我国现有科技力量总量上的优势,发展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双管齐下。

    1996年01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

    吕永龙

    <正> 1 关于“持续发展”的内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把“持续发展”归纳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WCED,1987)它强调与后代公平享用共有的资源,留给后代同样或更好的资源基础。现在,这段话通常都被引用作“持续发展”的权威性定义。但这段话并不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仅仅阐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意图(Brookfield,1991)。

    1996年01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论可持续发展意义下的质量管理

    刘丽

    <正>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会议上,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后,“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谁都承认,保持环境的稳定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Markandya和Pearce(1988)指出,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另外一些作者,强调了环境稳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他们强调投资带来的环境问题,Young(1993)提出,许多环境问题源自多年前作出的投资决定。注意到人类对资源的使用,主要通过产品来实现,人类投资的物质形式是产品。因此产品也就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其中首要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因为

    1996年01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资源核算: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杜东海,王志雄

    资源核算(Natural Resouce Accounting)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源核算把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及对环境的破坏以价值量的形式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使国民经济核算成为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数。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后新的核算体系称“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System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ccounting)。SEEA是联合国推荐,将大自然的价值纳入一国经济核算的评价体系。SEEA的实现有利于国际间经济交流和对比,我国资源核算研究已经起步,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01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西部地区动物资源现状及持续发展对策

    刘乃发,陈强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内蒙古西部。该地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273种,其中两栖类81种,爬行类119种,鸟类781种,兽类292种。西部地区丰富的动物资源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效益。因破坏环境,乱捕滥猎,近一个世纪以来已有4个物种在西部地区消失。一些重要经济动物种群数量逐年下降,为达持续利用的目的,本文提出了10项持续发展的对策。

    1996年01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支撑可特续发展的七大体系

    王海燕

    <正> 持续发展已经变成未来的最优选择。而持续发展的执行,必然落实到一个特定的空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区域。区域,无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也无论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抑或从行政管辖的角度去认识,它均表现为一个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紧密耦合的综合体。然而,持续发展研究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国土整治、区域开发、环境治理、资源分配、经济增长与自然改造等,无一例外地都要在“区域”这个舞台上,被充分地表现出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在持续发展的研究中,显示出了它的作用和价值。

    1996年01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文化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刘岩

    作者从历史的视角注意到,在文化与自然的相关演进中,由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改变了自然环境,而使自然界物质间的复杂关系难以为继。关于中国文化的具体探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国民经济滞后发展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的因素。这一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提供了文化形态与环境价值互为作用的佐证。

    1996年01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钱阔,王铮

    <正> 1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 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涉及“发展”和“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因此,要搞清楚“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明白“发展”(development)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发展”一词最早是生物学的,用于指个体从胚胎开始到衰亡的全过程。后来这一概念被引入经济学领域,最初它被用于作为经济增长的全面描述,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了社会却停滞不前,即社会在财产的分配、就业与教育机会的分享乃至于基本人权方面的差

    1996年01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