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编者的话

    <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和学术争论的焦点之一。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类伦理的服从与挑战,……。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

    2006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成果展

    <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院士任第一任所长,现任所长为饶子和院士。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3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5人、研究员68人。现有在学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研究生)406人,在站博士后14人,访问学者110人。研究所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瞄准生命科学基础性、前沿性理论问题,结合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国家需求,发挥基础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优势,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蛋白质科学和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通过10至15年左右的努力,使研究所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并争取进入国际一流研究所行列,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和脑与认知科学基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和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

    2006年01期 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 芬兰从资源型国家到创新型国家的历程

    张文霞;李正风;

    本文从转变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创建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三个方面分析了芬兰80年代以来从资源型国家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历程。

    2006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 瑞典计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再使用石油的国家

    约翰·维蒂尔;王燕;

    <正>在所有先进的西方国家中, 瑞典将率先在能源利用方面做出重大变革:计划在15年内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而且不再建造新一代核电站。一个由企业家、学者、农场主、汽车制造商以及公务员等组成的委员会制定了该计划,并且将在数月内提交给瑞典国会。计划一旦实现,拥有900万人口的瑞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再使用石油的组织。

    2006年01期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生物经济对资源型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高璐;徐晶晶;邓心安;

    在21世纪20年代来临的生物经济时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农业将产生更加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针对生物经济的特点和时代机遇,在阐述农业发展演变趋势与农业形态演变方向的基础上,重点揭示出生物经济对资源型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包括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发展“人本化”新型农业;开发利用抗逆植物;加强生物防治;开发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2006年0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绿水”与节水:中国水资源内涵问题讨论

    刘昌明;李云成;

    本文基于“绿水”与“蓝水”及广义水资源的概念,论述了区分“绿水”与“蓝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探讨了与“绿水”相关的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阐明了绿水与生态系统用水、绿水与节水农业的关系。

    2006年01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中国水环境水生态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王会肖;王红瑞;

    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核心的问题是生态,也即生态水短缺问题。本文对通过对我国水环境水生态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水生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等;并根据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6年01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纤维素学科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熊犍;叶君;马劲;

    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可再生的、可生物降解的、生物相容的和可衍生化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对它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也是人类第一个利用的天然材料,本文通过对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发现和利用的科学史的回顾,阐述了纤维素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006年01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科学巨臂——达·芬奇

    朱效民;

    在一般人眼里,达·芬奇只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但实际上,达·芬奇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研究的领域涉及绘画、雕塑、工程学、建筑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哲学等方面,并在所有这些领域里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芬奇的关于艺术、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为近代科学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 我们学界里的不良文化

    <正>至今,很多人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学术上的强国。这不是因为中国还没有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而是中国学术界让他们看到了里面太多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当这种不良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机制和文化深层问题的时候,按照丘成桐的话说就是一个国家文化上的缺失。在我们的这组关于中国学术腐败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前不久发生在天津的一个案子所引发出来的争论和反思,另外几位学者的文章则是对中国学界里的这种现象的纵观评论。——编者

    2006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 从沈履伟案反思学术腐败问题

    谭汝为;

    <正>2003年夏,天津外国语学院汉学院副教授沈履伟在申报教授职称时,用新近出版的《求是集》作为科研成果公示,引起天津市语言学会会员、天津外国语学院一些教师的怀疑。他们陆续发现其中10篇文章是对别人署名发表过的论文的全文抄袭。但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对沈履伟剽窃问题的揭露,却得不到校领导的正

    2006年01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学术之道与媒体之义

    刘强;

    <正>学术之道可以有多种理解, 韩非释:“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庄子则称:“行于万物者,道也。”并进一步阐述为“道,覆载万物者也, 洋洋乎大哉!”梁启超曾论到:“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

    2006年01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岂能以“动机不纯”为剽窃辩护?

    李世洞;

    <正>在最近反对剽窃等学术不端的事件中,人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那些被揭露有剽窃行为者及为其“打抱不平者”,往往是不愿或不敢用“以事实对事实”或者用“以法规对法规”的办法答复揭露者并为自己辩护,而是用转移读者视线的办法极力渲染“揭露者动机不纯”。

    2006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 为什么会有沉默的大多数

    高一飞;

    <正>杨玉圣先生撰文(学术正义与学术共同体——读贺卫方《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 2006.1.14,学术批评网。)指出: “周叶中教授事件几乎是再典型不过的学术不端案例”,但“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与既往的为抄袭案辩护一样,相当多的人始终为周叶中教授鸣冤叫屈,大有“正不压邪”之势;除了《中国青年报》和《中国经济时报》

    2006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三只眼看学术骗子

    李道刚;

    <正>笔者以为,学术不端主要由“学术骗子”酿成,而“学术骗子”并非整齐划一。他们或可分三类:学术贩子、学术混子和学术棍子。对其进行立体观察,须要用三只眼。第一只眼看“学术贩子”不仅有天赋的才华,过人的精力,更有后天练就的学术实力。 (出身贫寒者,没有现成的社会资源可利用,只能埋头苦干)。“学术

    2006年0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做不了好学问

    丘成桐;

    <正>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得主、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认为,中国学术界种种不良的风气,归根究底都是源于1966至1976年摧毁中国多年良好文化传统的那场“文化大革命”。他解释道:“自那时开始,中国人的价值观完全改变,是非观念和道德操守遭到扭曲,以致现在的学生和学校变得唯利是图, 这种文化气候,是中国难以孕育一流学者的最主要原因。”

    2006年01期 5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要揭露学术腐败,也要揭露新闻腐败——评笑蜀先生的《“科学狂禅”可以休矣》

    何祚庥;笑蜀;

    <正>一、黄禹锡事件和中国学术腐败、新闻腐败。黄禹锡事件震动了国际学术界,也同样震动了中国学术界。为什么黄禹锡事件也震动了中国学术界?国为中国学术界也同样存在类似黄禹锡事件的学术腐败现象,只有比韩国还要严重! 仅《新语丝》网站揭露出的大大小

    2006年01期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有关学术评价标准及其他——SCI检索作为评估中国科学的主要标准是不正确的

    王铮;

    <正>本来我想写《“量化学术”是不科学的》,但是想不如突出重点,就把最突出的问题些出来,因为对论文的SCI检索作为评估标准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每个学术细

    2006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