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界

  • 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伦理取向探讨

    罗静;潘家华;李恩平;Geir Inge Orderud;

    <正>近年来,气候变化作为热点议题不断升温。大量的文献对气候变化形成的原因、气候变化所可能带来的危害作出了多方面的分析(如OECD1996,编委会2007,

    2009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舆论形成及其演化的机理建模分析

    刘怡君;牛文元;

    "舆论在先,动乱在后",已成为普遍共识的认知。研究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进而调控社会舆论传播的导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物理学角度分析了舆论的形成机理,认为其类似于一般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包含潜伏期、活跃期和衰减期。并用MAS仿真技术定义了舆论演化的规则、模拟了舆论演化的过程和总结了舆论演化的规律。

    2009年03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机构改革评价

    张昕;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朝向的体制改革。与此同时,政府机构也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制度性变革。然而,中国政府机构改革被认为一直摆脱不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个"循环怪圈"。本文以政府规模为绩效指标,实证地评价了转型时期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成败得失。首先,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阐明了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基于比较研究,提出了最适/有限政府的新理念。最后,基于中国的相关数据,讨论了政府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辨证关系。

    2009年03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可持续发展

  •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及治理的对话——采访唐孝炎院士

    <正>肖利:唐老师,您好!您认为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如何?唐孝炎:我国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物过去主要以二氧化硫为主,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大多数城市空气含量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主

    2009年03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与我国的大气污染控制

    王自发;吴其重;

    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是大气污染预报与控制的核心研究工具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大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大气污染排放的时空规律,进而再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演变、清除等过程。模式开发涉及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生态学、大气探测与遥感、污染控制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复杂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大气污染数值模式在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中的应用实例,阐述空气质量模式在城市和区域污染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模式发展方向与前景。

    2009年03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青年学者论坛

  • 四万亿救市规划中的环境资源倾斜性配置

    杜健勋;

    <正>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全球。为挽救经济颓势,各国纷纷推出规模空前的救市计划,中国政府率先推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救市计划,并在一些领域初步显现出刺激效应。之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等相继公布了数额不等的救市方案。进

    2009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可计算性对经济管理科学的影响

    王志坚;韩伟一;汪云林;

    <正>20世纪后半期,全世界范围掀起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人类开始迈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在信息经济时代,其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就是计算技术。在这种先进生产力中,高性能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更是具有代表性,它的作用在于为其他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最为可靠的基础工具。目前,计算科学(尤其是高

    2009年03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中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李行;温铁军;

    <正>引言土地问题是上世纪"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是中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积累来源;因此,它既关乎地方政府融资及财政和银行部门的成长与稳定,也被视为引发社会矛盾和权益纠纷的"导火线"。

    2009年03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科学文化

  • 环境污染尚未遏制,何来“极端的环保是很反动的”?

    陈一文;

    请你关注本栏目发表的批评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三篇文章:陈一文先生的《环境污染尚未遏制,何来"极端的环保是很反动的"?》、谢高地先生的《发展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冯永锋先生的《谁持"极端"当空舞——就"极端问题"与葛剑雄教授商榷》。当然也希望你仔细阅读葛先生的当日原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世纪人类生存环境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生态环境状况自工业化以来达到最低点,直逼深渊,何去何从?关系到每个中国人。本刊将继续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态势、前景,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当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热忱地欢迎你的参与,尤其是来稿。

    2009年03期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 发展与环境的复杂关系

    谢高地;

    <正>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颇多争议的话题,争议的背后原因主要在于发展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从极端发展主义到极端环保主义,各种观点见仁见智,争论不休。那么中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到底怎样?环境保护应不应该有界

    2009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谁持“极端”当空舞——就“极端问题”与葛剑雄教授商榷

    冯永锋;

    <正>写此稿之前,我第五遍逐字逐句阅读了某媒体访问葛剑雄的文章《葛剑雄:极端的环保不可取》。我希望是我领会错了里面的微言大义,我更希望是记者发稿时用起了"春秋笔法"。

    2009年03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科学评论

  • 中国科学院的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

    杨小林;

    <正>科技人员的下海潮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1978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是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大潮也直冲击着中国最大的高智力知识密集区——北京中关村。

    2009年03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周光召先生与研究所评价

    朱斌;

    <正>80年代初,我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进修时,就从该所科学家那里听闻周光召先生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崇高声望。80年代后期,周光召先生执掌中国科学院,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新政。实施研究所评价

    2009年03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