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_科学文化

  • 大师的启示

    路甬祥;

    <正>引言今年是著名的英国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诞辰180周年,他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与牛顿、爱因斯坦齐名。麦克斯韦把电、磁、光等现象用简洁的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起来,在近代科学史上,这是继牛顿统一物体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后实现的第二次物理学大综合。他在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

    2011年04期 v.1 1-1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建立和完善造就创新型领袖人才的文化环境

    张杰;

    <正>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和造就人才。而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研究生是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创新和创业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科学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同时,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组

    2011年04期 v.1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科技界要注重思想文化建设

    陈佳洱;

    <正>上世纪50年代,我国科学界并未出现过科研诚信方面的问题。以物理学领域为例,当年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等老一代科学家都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种神圣责任,在研究工作中都体现出非常严谨的学风。他们对概念论证、理论计算、实验操作以及数据获取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一丝不苟,生怕出现一点纰漏。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

    2011年04期 v.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成语新解——新时期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吴硕贤;

    <正>前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其中之一是创造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体现了汉字的特点,简洁精练,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历久而弥新。这些成语,记录了先人的智慧,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丰富

    2011年04期 v.1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论坛_核能安全问题

  • 核电发展和核安全

    王乃彦;

    <正>核电历史上的第三次大事故——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这场灾难性的核事故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于发展核电的讨论。各个国家都发表了自己对发展核电的方针和态度,美国、俄国、英国、法国表示要继续发展核能的方针,德国、意大利和一些欧洲国家则表示,在他们国家现有的核电运行到期后,就不再继续发展核电建设了。日本表示将在今后的发展中降低核电在发电能源中所占的比例,我国国务院在今年3月

    2011年04期 v.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促进核电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王毅;

    <正>全球范围内关于发展核电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由于近年对应对气候变化重视程度的提高,核电被许多人认为是清洁、低碳的能源,并希望其在替代化石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而,福岛核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影响给核电事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重

    2011年04期 v.1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对于我国核电发展的一些思考

    沈姚崧;

    <正>日本核事故以后,核电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有些国家(包括德国在内)表示要放弃核电,就是核电大国的法国也表示要减少核电在电能中的比例。对于我国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火电水电基本都到饱和状态了,一些新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还不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国家想通过核电来解决我国能源瓶

    2011年04期 v.1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会议报道

  • 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筹备会纪要

    缪航;

    <正>2011年10月14-15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的近20位从事科学社会学、科技哲学、科技史、以及STS研究的学者,聚集一堂,共商我国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一、我国科学社会学发展历程的回顾

    2011年04期 v.1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国内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林聚任;刘翠霞;

    近年来国内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虽然在理论观点的系统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比于科学哲学、科学史等领域,科学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迟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意识与定位不清晰、研究问题过于发散、研究方法不规范、专业研究人员偏少、学科边缘化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这一领域的发展。

    2011年04期 v.1 53-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卢艳君;

    基于科学是一种高度自治的社会制度这一理论前提,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及其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科学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自主性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时下我国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科学自主运转的规则,为捍卫科学自主性提供理论支持。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给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2011年04期 v.1 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科普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

    郑念;

    唤醒公众的科学理性意识,促进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价值体系,是当今科普的主要社会责任。然而,在现实的科普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科普社会责任实现的状况,鉴于此,本文认为,应该在价值判断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科技内容和传播方法进行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因此,科普工作者应该具有一种评估思维,以促进科普社会责任的实现,使各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构建和谐共荣的科学图景。

    2011年04期 v.1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对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考试的分析

    禇慧玲;刘兵;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因此,本文以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考试及相应课程为例,分析英国将公众理解科学引入正规教育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科学教育的改革以及正规教育之外的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1年04期 v.1 88-9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蠕虫:网络监视与科学教育——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科学人文教育

    吴彤;

    互联网正在受到越来越强大的规制。权力与资本的联合,正在改变当前互联网的架构。对互联网进行一定程度与性质的规制是应该的,但是超越了自由和危害到人本身的基本权利则是有危害的。危险的不仅是互联网本身,危险更存在于人们对此影响是否会侵蚀自由、民主毫无认识,或者自动地把对于自由的认识交付他人,把自由拱手让给他人。在此,偏颇的科学教育充当了帮凶。本文运用科学实践哲学通过两个案例对于这种危害和科学教育的偏颇做了论证。

    2011年04期 v.1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

    刘华杰;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即当代科学正在成为"人民科学",为民所有、为民所享、为民所治的科学。而要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传播。因此科学传播对科学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2011年6月在四川绵阳科学城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上提出了"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的概念,引发了我们对科学传播活动的目的、效果、价值等方面的思考。为此我们特刊发刘华杰教授的"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一文,并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讨论,以期达到求同存异、百家争鸣之效。

    2011年04期 v.1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第四主体,面向生态文明的科学传播理论建构

    田松;

    <正>中国科普活动的历史大约有一百年,但是理论研究只有相对很短的历史。在2000年前后开始的,基于科学哲学、科学史的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理论的建构中,刘华杰教授(以下简称华杰)是重要参与者。在理论建构的瓶颈期,指出了科学传播中的立场问题(2003年),有力地推进了理论建设。最近,华杰又提出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将立场问题的思考又拓展了一步。在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下,科学被认为是中性的,或者是天然良性的,

    2011年04期 v.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超越国家利益的科学传播还很遥远

    李大光;

    <正>当前科学传播有三种典型模型,它们依次为:中心广播模型;缺失模型;对话模型(也叫民主模型,与境进路)。三种模型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立场。因为其立场不同,其目的也是不同的,当然其效果也有所差异。刘华杰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超越政府、厂商、家户利益的、站在"文明精英的立场",以"全球生态系统模型"为崭新的传播模式的科学传播模式。这种超越

    2011年04期 v.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科学传播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

    谢小军;

    <正>刘华杰教授认为科学传播先后经历的三种模式(模型)体现了三个层面的利益诉求,即国家、科学共同体等组织、公众。在《论科学传播系统的"第四主体"》一文中,刘教授认为应该有超越于这三个层面的第四层面(或者"第四主体"),"第四主体"的诉求是所谓"文明精英"的诉求,这种诉求超越国家利益,着眼人类、着眼自然、着眼未来。他的"第四主体"论也给了我很

    2011年04期 v.1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科学传播的“第四主体”存在吗?

    李真真;

    <正>刘华杰教授(以下简称华杰)提出的科学传播"第四主体"问题引起我的兴趣。思之,产生些疑惑,提出来与之商榷。由于该文引述了他此前关于科学传播阶段划分及模型的论述,于是又读了他的几篇主要文章,发现他的"第四主体"与其早期的科学传播三阶段和三模型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因

    2011年04期 v.1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2011’科技伦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张思光;

    <正>11月25-26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2011’科技伦理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四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副主任周远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以及许智宏、薛其坤、方荣祥、范云六、陈洪渊、谢华安等两院院士,纳米和转基因领域的科学家,科技伦理、科技政策、科技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环保部、农业部、卫生部、中国工程院、中国

    2011年04期 v.1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科学与社会》2011年总目录

    <正>~~

    2011年04期 v.1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科学与社会》2012年征稿启事

    <正>《科学与社会》(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兼有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期刊。本刊热诚欢迎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只接受未公开发表的稿件。论坛:该版块为我国科技界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自由讨论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园区,着力突出文章内容的思想性,提倡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鸣。

    2011年04期 v.1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