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光谦;
<正>焦点:应尽快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赋予项目承担单位经费管理自主权;对间接费用实施统一管理,消除科研功利性。实行年薪制,从根本上提高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长期以来,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与监管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
2014年03期 v.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薛澜;
<正>焦点:应当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对我国现行财政科技拨款体制实旋系统性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时期国家发展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更高要求,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迅速。尤其是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科技投入更是突飞
2014年03期 v.4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龚旭;
<正>焦点:改革开放以来科学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显著提升,但经济地位尚不如人意。只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充分体现科学家劳动价值的薪酬制度,特别是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才能根本摆脱"重物轻人"之轭,保证我国科学事业后继有人。近日热播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引起科学界高度关注。荧屏再现了"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以科学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为突破口,推进国家
2014年03期 v.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吴硕贤;
<正>焦点:国家应更好地发挥原先既有的行业与工业部门科研院所的作用,恢复或新建某些重要的,带有引领全局性的行业与工业部门的科研院所的建制,或者采取国家购买的方式,对各类从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平台和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自从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投入的科技经费逐年递增。近年来,年均增速更高达20%以上。自2012年起,业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国家财政科技支出高达5600亿元。这充分体现
2014年03期 v.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刘云;
<正>焦点:改革以竞争性资助为主导的科研经费配置方式,逐步减少或合并竞争性科技计划,加大对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重要研究基地的稳定支持,应该是下一轮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重点。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是我国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保障。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对于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2014年03期 v.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孙宪忠;
<正>焦点:对于国家研究课题经费使用问题,在批评一些科研人员经费使用不当甚至严重违规行为的同时,也要看到现行的科研经费使用制度存在的缺陷。由于这些制度缺陷的存在,目前已经出现,已成名的、最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不愿意申报课题的现象。近期,媒体报道了多起科研人员不当甚至违法使用科研经费、从而受到处分甚至刑事处罚的案例,引起社会热议。据我调查,虽然科研人员不当使用,甚至违法使用科研经费的事情确实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是奉
2014年03期 v.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温珂;
<正>焦点: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回归"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但与此同时,如何改善被"关系"所绑架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改变急功近利的科研风气,还需要付诸更多努力。过去十年里,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了年均超20%的高速增长,而关于科研经费分配制度的争议却也日渐增多。焦点问题有二:一是,竞争性的项目分配体制被科学家与官员间的"关系"所绑架,
2014年03期 v.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刘兵;
近来,关于"地方性知识"问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同的学者对于"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基于不同的立场,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以STS领域的研究为限,对某种将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和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相区分并给予不同评价的观点,以及科学实践哲学的一些相关看法进行了商榷,认为"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知识,并不与普遍性构成对立,而是支持了科学的文化多元性的观点和文化相对主义。
2014年03期 v.4 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胡志刚;侯海燕;刘则渊;
拉图尔是当代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开创了科学知识生产的实验室研究和人类学研究范式,和卡龙等人提出了著名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它在科学技术学领域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本文以他的两部代表性著作——《实验室生活》和《行动中的科学》——为案例,通过科学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拉图尔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尤其是在"科学知识生产"研究领域的贡献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2014年03期 v.4 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唐权;陶建兵;
选择一种可操作的案例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基于方法论视角,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发现现有的案例研究模式分类缺乏综合考虑研究者的主观需要、客观条件、实证研究逻辑及其技术路线等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当前案例研究分类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研究者的主观需要与客观条件以及实证研究逻辑给现有案例研究分类带来的冲击。最后,基于方法论的功能主义视角,将案例研究划分为基础理论建构模式、理论确证模式、理论建构与确证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三种,以供案例研究者参考。
2014年03期 v.4 73-8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朱依娜;何光喜;
本文利用2011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时间利用状况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造成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尤其是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和总工作时间上存在性别差异,而且在睡眠、家务劳动这些非工作时间上也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在控制了年龄、婚育、学历、职称、机构类型的情况下依然显著存在;第二,非工作时间尤其是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是工作总时间和科研时间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务劳动作为中介于性别与工作时间/科研之间的解释机制是显著的。上述发现意味着,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延伸并影响着职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2014年03期 v.4 8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曹玉娟;张文霞;
生育权是公民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随着人类辅助性生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大龄未婚女性群体规模的迅速增大,大龄未婚女性通过辅助性生育技术保障生育权的社会需求随之出现。文章围绕独身女性辅助性无伴侣生育遭遇的现行生育政策排斥、伦理正当性诘问、孩子权利损及等三大核心障碍,反思、探索破解之径,并提出从政策上承认大龄未婚女性生育权、改善辅助性生育技术扩散的社会条件、全方位保障人工非婚生孩子合法权益三大对策。
2014年03期 v.4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韦敏;蔡仲;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有关剂型改良的一种具体尝试,30年来被广泛使用却至今未获得研发者所期待的现代科学身份。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看来,这一现象的实质是围绕配方颗粒身份塑造的转译链之坍塌。这种坍塌可归因于中西医学范式的深层差异;也由于特定文化事件对配方颗粒之"形式先进"的不恰当借用;特别是我国尚待完善的监管体制往往是以政策性推动为主,而不是独立的科学研究,来界定中药配方颗粒的现代科学身份的做法。
2014年03期 v.4 11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