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_科学文化之我见

  • 科学的宽容和开放

    刘大椿;

    科学的巨大社会功用和科学专业化趋势的增强,不期然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科学的文化霸权。本文指出其局限,并通过论述科学宽容的内涵和合理性,提倡一种宽容的文化理念。通过科学的可错性特征,强调科学向批评开放的意义和必要性。

    2017年02期 v.7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科学文化另面观——赛先生为何要与德先生同行

    徐飞;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化观念引入中国?如何认识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默顿关于科学规范的论述为我们提示了正确解读民主与科学关系的路径,也洞开了深入理解科学文化内涵的大门。科学追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科学活动的自主性和批评性,这种批评性首先来自于科学共同体内部专业的评价和检验,由此产生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民主性,民主的关键并非一人一票或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于对公理或正义法则的共同认知,以及对违背这些原则行为的共同批评。简言之,科学与民主的共同特征,就是崇尚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朴素观念,这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文化的应有之义。

    2017年02期 v.7 12-1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科学文化建设:现实需求与未来走向

    郑念;王明;

    中国科学文化从科学共同体的"圈子文化"走向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文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对于支持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促进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建设中国科学文化需要在科技体制与文化体制双重改革下进行主动培育,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品牌文化传播。

    2017年02期 v.7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构建开放、协调、可持续的科技安全文化

    石彪;刘海波

    随着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技安全文化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组织使命。本文首先对科技安全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做了阐释,从理念、制度和器物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安全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其次,从科技安全的内涵出发,延伸解构出了开放、协调和可持续的科技安全观作为科技安全文化的核心;最后对建构我国科技安全文化的途径给出了建议。

    2017年02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科学文化变迁中的博弈

    李侠;

    文化变迁是由两种文化遗传因子:科学因子与传统因子相互博弈的结果。当特定文化类型成为文化范式,就会以此塑造人的认知模式,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科学文化占优势的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呈现出进步与进化的趋势,反之,科技与社会发展则处于退化与保守的趋势。

    2017年02期 v.7 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9K]

STS研究_STS前沿进展

  • 遗传学上的经济学研究——基因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综述

    唐谭岭;唐未兵;

    纵观生物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两者之间始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借鉴、相互渗透并互相促进。21世纪初,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定的完成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获得了更全面的人类分子遗传学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以此提出了"基因经济学"(genoeconomics)这一术语。本文详细描述了基因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行为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与经济学联系到一起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因经济学不同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如何分析及利用分子遗传学信息的经济意义;最后综述了目前基因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预期,以及基因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和遇到的挑战。

    2017年02期 v.7 47-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STS研究_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

  • 科学技术与社会治理:技术治理运动的兴衰与反思

    刘永谋;李佩

    世界范围内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是当代政治活动的显著趋势,滥觞于技术治理运动对技术治理和技治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实践。该运动发端于20世纪初,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加拿大,经历了酝酿、兴盛和分化,于40年代末衰亡,是知识阶层要求更多政治权力的“革命运动”。激进派的实践表明技术治理有沦为某种极权主义的危险,而温和派的实践说明技术治理可以作为社会治理非常有效率的工具。该运动为当代政治运作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017年02期 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科学活动中利益冲突的英美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魏屹东1;2

    利益冲突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热点和重大问题。在科学活动中,利益冲突也很突出,已经影响到科学的求真性和客观性,也对科学家群体的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是利益因素渗透到科学中的必然结果。针对此问题,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模式,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与借鉴。

    2017年02期 7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中美英国家科学院科技咨询比较研究

    彭晴晴;李真真;

    科技咨询已成为国家科学院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着眼于中国科学院学部、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技咨询,在梳理其科技咨询历史沿革基础上,深入剖析三者科技咨询的运行机制,并着重从工作流程、选题领域、咨询专家、成果发布等四个方面,比较三者在科技咨询方面的同与不同,进而从提升科技咨询效率和质量的角度,归结美国国家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科技咨询的经验及启示。

    2017年02期 v.7 8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2K]

STS研究_科学文化与传播

  • 我国科普网站用户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建构

    蒋宇澄;谢广岭;周荣庭;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运用产品消费学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构建出我国科普网站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研究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739份,获得有效问卷642份。通过检验发现:科普网站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受用户感知娱乐、感知有用性、满意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成本和感知信任的直接影响,同时习惯对用户使用意愿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故提出对策建议:注重科普和用户娱乐性的合理结合;推动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众创、靠谱、众享"的科普生态圈建设;构建不同需求层次用户的智能和定向推送,提高信息到达率和准确率等。

    2017年02期 v.7 100-11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争鸣

  • 科学家参与科普的“利其器”与“善其事”

    朱效民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正发生一些根本性的改变,科普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家在不断提高科普的手段、技巧,即“利其器”之外,仍然需要认真反思今日科普如何“善其事”这一更加基本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障科技进步服务于人类福祉这一根本目标。因此,科学家需要把科普真正当作科研的一部分,在大力推进公众理解科学的同时,也要促进科学家积极理解公众,并在寻求共识、对话协商的科普过程中,与公众一起共同推动科技与社会的繁荣进步。

    2017年02期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会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