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瑞全;金美华
本文分析生命神圣、敬畏生命与生命尊严,以及人格个体之意义,以回答若干生命伦理学的课题。本文首先申论主张一切生命神圣的史怀哲固然使我们对一切生命都赋予道德地位,但不能具有神圣之意义,且实不能平视一切生命,否则会窒碍难行。本文亦引述辛格对于人类生命之区分,即生物或物种意义的生命(homo sapien)与人格个体(person)之不同,杀害一物种意义的人类,如胎儿、胚胎、干细胞等,并不一定是不道德的。只有杀害一有自我意识的人格个体,方是不道德的。本文进而依康德的分析,说明人类不只是有感知能力,更有由义务而行的道德表现,自身为一目的,建立人性的尊严。一般由此建立人权固然有助对个体人格的保障,但却区隔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和不相干性。因此,本文认为儒家将仁心所指的生命之间的同情共感作为道德价值的根源,由义务的取向,更可以拉近和建立人际间的亲密感,由此以建立一道德社群,对于生命伦理的课题,有更合理和恰当的解决,如长期照护的政策和施行。
2017年04期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杨同卫1; 张新庆2
生命价值是客观存在的生命对于生命拥有者的效用。不同的哲学观对生命效用的理解不同,由此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不可简单地比较不同生命的价值,不可将“生命价值”混同于“人的价值”,也不可将生命价值区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生命价值论在处置严重缺陷新生儿、晚期癌症患者、持续性植物状态等临床医疗决策中具有指导作用。
2017年04期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王云岭;曹永福
作为生物医学伦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生命观是人们对生命的最根本、最一般的认识,是由一些相关理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哲学范畴。与已有生命观只涉及对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的论述不同,生命观还包括生命有限和生命尊严的观念。人的生命就是人的生物学生命和社会学生命的结合体,其本质是一种拥有自觉意识的精神性存在。不同生命的质量、价值有差异,要区别对待。生命神圣是一切医学行为最根本的价值理据,坚持生命神圣论就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维护,但坚持生命神圣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生命的有限性,接纳死亡与坚持生命神圣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可以更好地维护人的生命尊严。
2017年04期 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陆树程1;李佳娟1;尤吾兵2
随着生命科技、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交融,人类生命的状态已经或正在从“天择时代”走向“人择时代”,传统的生命观受到巨大冲击。“天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生命神圣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人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这种人的主体性发挥既可能造福于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道择时代”的敬畏生命观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追寻人类的共同福祉为价值诉求。对“人择时代”、“天择时代”生命观的扬弃,必然会走向“道择时代”的生命观。“天择时代”—“人择时代”—“道择时代”是生命观发展的主轴。
2017年04期 8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萧玉霜1;释照量2,3;李瑞全4,5
老化除了让人的身体逐渐失去活力,失去身体自主性之外,还增加了慢性病可能性。当衣、食、住、行等失去掌控时,失能者的生命尊严受到严重的挑战,成为需要高度支持以维持现实生活能力的倚赖者。而在其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中,照顾者更成了衍生的倚赖者。本文通过研究失能者生命末期尊严案例,探讨如何辅以安宁照顾的理念,从平等、关怀的视角来协助失能者,实质关怀失能者的生命内涵。
2017年04期 9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