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中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朱斌,曹艾莉,郗小林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00万人口以上的中国特大城市。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国特大城市面临着如下主要问题:人口增长和人口的过度稠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普遍短缺以及保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并从环境、资源、人口、就业、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给出了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要对策。文章以北京市水资源为例,指出北京市这一中等缺水城市,2000年缺水2亿吨,2010年缺水上升到10亿吨,如果区域间的“南水北调”工程不能实现,20年后北京市将遭遇到严重缺水的局面。进一步指出,水资源在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极端重要地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96年04期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试论中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朱斌,曹艾莉,郗小林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00万人口以上的中国特大城市。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国特大城市面临着如下主要问题:人口增长和人口的过度稠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普遍短缺以及保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并从环境、资源、人口、就业、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给出了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要对策。文章以北京市水资源为例,指出北京市这一中等缺水城市,2000年缺水2亿吨,2010年缺水上升到10亿吨,如果区域间的“南水北调”工程不能实现,20年后北京市将遭遇到严重缺水的局面。进一步指出,水资源在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极端重要地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96年04期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试论中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朱斌,曹艾莉,郗小林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00万人口以上的中国特大城市。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国特大城市面临着如下主要问题:人口增长和人口的过度稠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普遍短缺以及保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并从环境、资源、人口、就业、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给出了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要对策。文章以北京市水资源为例,指出北京市这一中等缺水城市,2000年缺水2亿吨,2010年缺水上升到10亿吨,如果区域间的“南水北调”工程不能实现,20年后北京市将遭遇到严重缺水的局面。进一步指出,水资源在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极端重要地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96年04期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演替

    徐江,林庆华,程鸿德

    文中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讨论了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演替进程,认为持续发展是人类生态系统演替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类生态系统自组织的体现。本文建立了人类生态系统演替和退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依此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致。

    1996年04期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演替

    徐江,林庆华,程鸿德

    文中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讨论了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演替进程,认为持续发展是人类生态系统演替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类生态系统自组织的体现。本文建立了人类生态系统演替和退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依此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致。

    1996年04期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演替

    徐江,林庆华,程鸿德

    文中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讨论了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演替进程,认为持续发展是人类生态系统演替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类生态系统自组织的体现。本文建立了人类生态系统演替和退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依此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致。

    1996年04期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不平衡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初步研究

    黄叶芳

    <正> 1 引言 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多个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区间经济协作与竞争、区间贸易与投资、区间劳动力与资本流动。第二个方面是研究一个区域内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区内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不平衡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对第二个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这里,不平衡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中有些产业部门在扩展,处于上升过程中,有些产业部门在收缩,处于停滞和下降过程中。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是经常的、普遍的现象。区域经济在从不平衡向平衡的调整过程中得到发展。本文建立的不平

    1996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不平衡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初步研究

    黄叶芳

    <正> 1 引言 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多个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区间经济协作与竞争、区间贸易与投资、区间劳动力与资本流动。第二个方面是研究一个区域内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区内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不平衡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对第二个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这里,不平衡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中有些产业部门在扩展,处于上升过程中,有些产业部门在收缩,处于停滞和下降过程中。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是经常的、普遍的现象。区域经济在从不平衡向平衡的调整过程中得到发展。本文建立的不平

    1996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不平衡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初步研究

    黄叶芳

    <正> 1 引言 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多个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区间经济协作与竞争、区间贸易与投资、区间劳动力与资本流动。第二个方面是研究一个区域内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区内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不平衡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对第二个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这里,不平衡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中有些产业部门在扩展,处于上升过程中,有些产业部门在收缩,处于停滞和下降过程中。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是经常的、普遍的现象。区域经济在从不平衡向平衡的调整过程中得到发展。本文建立的不平

    1996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不平衡发展理论及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林英陆

    <正> 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作为世界三个主要经济增长区之一,其主要的特点是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制度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国家或地区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有些国家或地区还很贫穷,除了经济上的垂直分化之外,随着经济区域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不同的集团之中,从而呈现水平分化。这样,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国家之间又出现了争夺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情况。

    1996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不平衡发展理论及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林英陆

    <正> 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作为世界三个主要经济增长区之一,其主要的特点是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制度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国家或地区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有些国家或地区还很贫穷,除了经济上的垂直分化之外,随着经济区域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不同的集团之中,从而呈现水平分化。这样,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国家之间又出现了争夺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情况。

    1996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不平衡发展理论及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林英陆

    <正> 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作为世界三个主要经济增长区之一,其主要的特点是这一地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制度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国家或地区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有些国家或地区还很贫穷,除了经济上的垂直分化之外,随着经济区域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不同的集团之中,从而呈现水平分化。这样,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国家之间又出现了争夺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情况。

    1996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科技文化与西部地区开发

    何亚平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广为人知。然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所具备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以及科技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基频问题,尚未引起与其地位、作用相应的重视。这一方面与我国传统文化鄙视科学技术的历史局限性有关,另一方面,又恰是长期以来我们科技与经济落后的直接反映。

    1996年04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科技文化与西部地区开发

    何亚平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广为人知。然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所具备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以及科技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基频问题,尚未引起与其地位、作用相应的重视。这一方面与我国传统文化鄙视科学技术的历史局限性有关,另一方面,又恰是长期以来我们科技与经济落后的直接反映。

    1996年04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科技文化与西部地区开发

    何亚平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广为人知。然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所具备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以及科技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基频问题,尚未引起与其地位、作用相应的重视。这一方面与我国传统文化鄙视科学技术的历史局限性有关,另一方面,又恰是长期以来我们科技与经济落后的直接反映。

    1996年04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投资项目评价与选择

    陈德泉,计雷,唐玉龙

    文中对项目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非常规纯投资条件下投资收益率与追加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指出并证明了“关系定理”的非常规纯投资条件下依然成立,从而为揭示纯投资条件下NPV准则和IRR准则比选互斥方案所得评价结论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对受日本企业界、学术界好评的千住-伏见-中村效率指标排序法作出进一步改进,提出了新的两阶段双重指标排序法。

    1996年04期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投资项目评价与选择

    陈德泉,计雷,唐玉龙

    文中对项目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非常规纯投资条件下投资收益率与追加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指出并证明了“关系定理”的非常规纯投资条件下依然成立,从而为揭示纯投资条件下NPV准则和IRR准则比选互斥方案所得评价结论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对受日本企业界、学术界好评的千住-伏见-中村效率指标排序法作出进一步改进,提出了新的两阶段双重指标排序法。

    1996年04期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投资项目评价与选择

    陈德泉,计雷,唐玉龙

    文中对项目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非常规纯投资条件下投资收益率与追加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指出并证明了“关系定理”的非常规纯投资条件下依然成立,从而为揭示纯投资条件下NPV准则和IRR准则比选互斥方案所得评价结论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对受日本企业界、学术界好评的千住-伏见-中村效率指标排序法作出进一步改进,提出了新的两阶段双重指标排序法。

    1996年04期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中关村科学城的政策环境

    陈益升,徐伟宣

    <正> 1 引言 科学城的兴建和发展,脱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科学城顺利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试验区”)的腹地,不仅拥有高度密集的智力资源和强劲的科技实力,而且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中关村科学城除能享受国家关于科技进步、产业调整、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一般政策外,还可利用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种特殊政策(优惠政策),来推动自身建设,加快科学与工业的结合。

    1996年04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中关村科学城的政策环境

    陈益升,徐伟宣

    <正> 1 引言 科学城的兴建和发展,脱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科学城顺利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试验区”)的腹地,不仅拥有高度密集的智力资源和强劲的科技实力,而且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中关村科学城除能享受国家关于科技进步、产业调整、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一般政策外,还可利用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种特殊政策(优惠政策),来推动自身建设,加快科学与工业的结合。

    1996年04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中关村科学城的政策环境

    陈益升,徐伟宣

    <正> 1 引言 科学城的兴建和发展,脱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科学城顺利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试验区”)的腹地,不仅拥有高度密集的智力资源和强劲的科技实力,而且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中关村科学城除能享受国家关于科技进步、产业调整、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一般政策外,还可利用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种特殊政策(优惠政策),来推动自身建设,加快科学与工业的结合。

    1996年04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

    杨新泉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农业现面临耕地少,物质技术基础差,发展后劲不足,人口多且不断增长,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等问题,形势严峻。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加速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工作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期的根本任务,是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为农业科技发展不断开拓新领域,增强新科学和技术储备,为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开辟新途径。生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发展农业领域的生物技术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起步晚,“六五”期间在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方面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七五”期间有层次、有重点地建立和支持一些发展项目和研究课题。在农业科学院、所和大专院校,已建立起一批设备比较完善,能进行农业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实验室,并培养和建立起一支相当规模的生物技术队伍。在农、牧、渔某些重要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和一

    1996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

    杨新泉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农业现面临耕地少,物质技术基础差,发展后劲不足,人口多且不断增长,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等问题,形势严峻。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加速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工作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期的根本任务,是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为农业科技发展不断开拓新领域,增强新科学和技术储备,为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开辟新途径。生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发展农业领域的生物技术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起步晚,“六五”期间在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方面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七五”期间有层次、有重点地建立和支持一些发展项目和研究课题。在农业科学院、所和大专院校,已建立起一批设备比较完善,能进行农业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实验室,并培养和建立起一支相当规模的生物技术队伍。在农、牧、渔某些重要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和一

    1996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

    杨新泉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农业现面临耕地少,物质技术基础差,发展后劲不足,人口多且不断增长,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等问题,形势严峻。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加速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工作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期的根本任务,是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为农业科技发展不断开拓新领域,增强新科学和技术储备,为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开辟新途径。生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发展农业领域的生物技术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起步晚,“六五”期间在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方面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七五”期间有层次、有重点地建立和支持一些发展项目和研究课题。在农业科学院、所和大专院校,已建立起一批设备比较完善,能进行农业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实验室,并培养和建立起一支相当规模的生物技术队伍。在农、牧、渔某些重要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和一

    1996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