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_气候-生态突变

  • 编者按

    2024年04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HTML全文]
  • 气候-生态突变:概念、方法及关键科学问题

    “气候-生态突变”项目组

    气候、生物多样性与人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生态系统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通过其参与碳循环、水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方式。如果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则生态系统可以成为人类复原力的主要来源,并能够支持人类社会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为此,加强气候-生态突变研究,开展生态系统突然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监测、解释和预测,提升生态复原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深入地分析了气候-生态突变领域的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研判并提出了未来气候-生态突变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

    2024年04期 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HTML全文]
  • 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从青藏高原展开讨论

    侯居峙

    近年来,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上许多大科学计划都把人类活动作为核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人类世”概念的提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少的区域之一,也是最洁净的区域之一。本文主要以青藏高原为切入点,讨论史前与历史时期、近现代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湖泊生态、植被和风沙沉积的影响,并讨论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2024年04期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HTML全文]
  • 气候-生态突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徐上;黄喆

    在气候-生态突变背景下,考察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气候-生态突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物种分布和多样性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提出了适应性农业技术、精准智能农业、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等应对策略,并强调了政策支持、区域与国际合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与意识提升的重要性。

    2024年04期 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HTML全文]
  • 面向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社会-生态弹性提升策略

    樊斐斐;郑华

    弹性是生态学和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对外部干扰的响应能力。通过结合系统的适应性和可转换性特征,弹性为生态安全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然而,在复杂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如何将弹性有效应用于评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仍是当前研究的难题。本文阐述了弹性的定义及其特征,强调弹性作为系统状态表征的重要性;基于弹性对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指出了弹性能够成为促进其提升和发展的关键作用和途径;最后,结合弹性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促进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提升的策略,强调在自然层面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适应能力,在社会层面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与协同行动,在经济层面推动绿色经济与资源可持续管理。本研究为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HTML全文]
  • 基于学科发展视角的“气候-生态突变”分析

    张理茜;沙小晶

    “气候-生态突变”是一个融合了多个传统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兴交叉领域。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开展基于学科视角的“气候-生态突变”分析对于深入理解气候及生态突变的本质、提高预测和应对的准确性、推动学科发展和创新以及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学科发展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气候-生态突变”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文章指出,该领域研究已从理论综合阶段逐步迈向综合性理论体系的构建,完成了学科融合;同时该领域的发展受到知识生产推动和外部需求牵引共同构成的双轮驱动的深刻影响。

    2024年04期 57-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HTML全文]

STS研究_科技的ELSI的研究

  • 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断对医患主体性的影响分析

    陈默;张文沛

    当前的人工智能医生体现出某些超人的诊断能力,但仍是不具备完全自主性的弱人工智能,其诊断结果虽然可以影响医患双方的主体性,但能否促进医患双方共同决策尚存疑问。通过对知情同意中医患双方主体性的分析,研究发现,医生的强主体性体现为对疾病的事实判断,患者的强主体性体现为对疾病的价值判断,过分地夸大任意一方都会影响共同决策。人工智能医生的诊断结果仍可能严重影响医患双方的自主性和信任,只有当双方都选择以认知主体性为导向做出医疗决定时,它才可能化解患者对医生业务能力不信任的问题。即使医患双方都选择信任人工智能医生提供的诊断信息,仍然需要加强沟通才能产生交互主体性并最终促进共同决策。

    2024年04期 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HTML全文]
  • 环境算法决策的法律规制

    顾晴怡

    环境算法决策的挑战不仅包含环境风险、数据风险,还包含原有环境治理范式的缺陷。由此产生的风险泛化与安全隐私问题,个体赋权范式与危机应对型环境法无法应对。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价值分析等方法后发现,环境算法决策与传统环境法律规制工具互依共存,环境算法的工具理性需要环境法的价值理性调节,以环境法规制环境算法决策势在必行。在借鉴比较法经验基础之上,我国环境法需进行适应调整,划定算法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协同的适用边界,明确风险分级的公众参与程序保障。建立经由“红灯”规则的形式判断与“黄灯”标准的实质判断的决策模式,提升环境算法决策的有效性。

    2024年04期 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HTML全文]
  • 数字劳动者失语成因及其话语权力重构研究——以外卖员职业的日常劳动过程为例

    张童阔1;徐祥运2

    在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平台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职业形态,数字劳动者话语权力的缺失问题也由此显现出来。然而,这一问题在当下的数字劳动力市场中大多处于隐蔽状态。通过剖析外卖员这一典型劳动密集型数字劳动群体的劳动过程,揭示了其话语权力的结构性失语现象。从话语场景、话语客体和话语主体三个层面,分析算法规训对话语场景的控制、话语客体对主体施加的符号暴力,以及话语主体对失语现象的感知差异,展现出导致数字劳动者失语的深层机制。面对这一现象,数字劳动者反思他者控制与追求自我赋权的过程,为探讨如何从外卖员话语主体的视角重构数字劳动者的话语权力提供了契机,并为建立相对平等的劳动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4年04期 100-11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HTML全文]

STS研究_科学文化与传播

  • 符号化对科学家社会知名度影响研究

    萧汉1;任安波2

    科学家的社会知名度可以用以呈现科学传播工作的效果。社会知名度的变迁与符号化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科学家符号化对其社会知名度的影响,发现符号化的潜力受到贡献程度、学科领域、与公众的距离、社会选择等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符号化使科学家形象成为大众文化和公共知识的一部分;合理运用符号学工具,把握公众认知的社会因素,有利于科学家形象的社会传播。由此本文认为,科学传播工作者应敏锐捕捉社会文化氛围变化,正确引导科学家形象的符号化;科学家应培养良好社会形象,加强与公众互动;政府和社会在科学传播工作中应注意提供与时代背景匹配的支持。

    2024年04期 11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HTML全文]

STS研究_科学治理与科技政策

  • 公众科技风险感知与政府角色期待——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晴雨表调查的实证研究

    阎妍;徐超凡

    政府支持和管理科学的方式,是政府、公众与科学之间共同缔结的“集体契约”。如何将公众视角纳入相关讨论,是一个有待探索的研究议题,也是理解并优化这种“集体契约”的关键。本文基于2023年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晴雨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公众对政府在科技领域中扮演角色的期待,并探讨了公众科技风险感知如何影响这些期待,以及科学兴趣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公众普遍希望政府在科技资助决策、目标权衡和风险监管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且公众的科技风险感知能够强化这种期待。但在科技资助决策与目标权衡这两个维度,公众的科学兴趣能够显著降低科技风险感知对政府角色期待的正向影响。本研究强调了实施“负责任创新”理念、建立有效的科技风险沟通机制、以及激发公众对科学更深层次理解的重要性。

    2024年04期 13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HTML全文]

会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