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评述

    尹军,杨京京

    在世界范围高技术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今天,欧联盟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凝聚力。欧联盟围绕统一大市场,货币同盟及政治同盟三大举措展开的空前的经济一体化战略正在给欧洲带来投资、消费和科技创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HTML全文]
  • 美国领先世界的关键技术

    朱斌

    战后美国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美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建立的。战后不久,为加强原子能的研究开发,1946年美国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成为国内最大的科学实体。1950年筹建国家科学基金会,作为联邦政府专门资助基础研究的机构。1957年前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HTML全文]
  • 网络时代的“硅谷”在华盛顿地区崛起

    闫志超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华盛顿地区(包括首都特区DC、弗吉尼亚北部和马里兰南部地区,即首都圈)的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有近万家高技术公司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公司集聚此地,使该地区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高技术中心之一,被...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HTML全文]
  • 构筑数字地球 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徐冠华

    在迎接12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专家亲切聚会,展示“数字地球”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流对“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认识,展望“数字地球”的前景,倍感欣慰。“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HTML全文]
  • 关于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建议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他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他明确地将“数字地球”与遥...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HTML全文]
  • 浅析数字地球基础研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庄大方,刘明亮

    当千禧年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全球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新世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在的对地观测卫星以1米到1公里的空间分辨率,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和激光观察着整个地球系统;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HTML全文]
  • 数字地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周成虎

    对“数字地球”的认识本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相机、数字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数字经济已成为时代经济的主流。“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也出现于各种报刊书籍中。自数字地球概念出现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它的定义、意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HTML全文]
  • 杨乐:春天的回忆

    朱奕

    杨乐先生是在百忙当中接受笔者采访的,这位70年代末就与陈景润、张广厚一道广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如今依然充满活力,为一门一生都割舍不下的名为数学的事业奔忙不辍。人们知道扬乐的名字是在1977年的早春,那年的2月22日,《人民日报》右上角的显要位置,刊发...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HTML全文]
  • “赛先生”的悲哀

    王宏杰

    直到今天,五四时期高举的两面大旗依然屹立于人们心中,其一回民主,一曰科学,时人戏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德高望重且背景复杂,愚学浅薄,不敢言之,且斗胆请为诸君描一幅“赛先生”的小像,有不通之处,尚祈宽恕。在我眼中,中国的“赛先生”恐怕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HTML全文]
  • 技术进步能否天人和偕?

    王前

    为什么在我国这样一个素来重视“天人和谐”的国度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难以根治技术应用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年代更为久远的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需要理清脉络,找出思想症结。这样,才...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HTML全文]
  • 推进科学文化

    侯青云

    如同科学技术主导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一样,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正主导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诸多文化形态中,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科学文化是引导人们创新求实、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HTML全文]
  • 攀登者的脚下──记裴钢博士的两件小事

    刘为民

    不久前,公布了199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46岁的裴钢名列其中。举小事一二,以表裴钢的志向和事业的艰辛。裴钢,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之后考取药剂学专家顾学裘教授的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赴瑞典卡罗琳斯卡...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HTML全文]
  • 攀登者的脚下──记裴钢博士的两件小事

    刘为民

    不久前,公布了199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46岁的裴钢名列其中。举小事一二,以表裴钢的志向和事业的艰辛。裴钢,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之后考取药剂学专家顾学裘教授的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赴瑞典卡罗琳斯卡...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HTML全文]
  • 攀登者的脚下──记裴钢博士的两件小事

    刘为民

    不久前,公布了199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46岁的裴钢名列其中。举小事一二,以表裴钢的志向和事业的艰辛。裴钢,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之后考取药剂学专家顾学裘教授的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赴瑞典卡罗琳斯卡...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HTML全文]
  • 未来科技的展望

    路甬祥

    21世纪仍将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科技仍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和深刻的科技领域。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知识的总和。物质世界存在的一切资源、资本、人员、工具的结构、功能、时空分布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人...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HTML全文]
  •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

    周文磊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要素、功能和主要研究流派1.概念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是技术创新理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提出,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最早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是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C.Freeman)。他在考察了日本...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HTML全文]
  • 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评述

    尹军,杨京京

    在世界范围高技术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今天,欧联盟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凝聚力。欧联盟围绕统一大市场,货币同盟及政治同盟三大举措展开的空前的经济一体化战略正在给欧洲带来投资、消费和科技创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HTML全文]
  • 美国领先世界的关键技术

    朱斌

    战后美国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美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建立的。战后不久,为加强原子能的研究开发,1946年美国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成为国内最大的科学实体。1950年筹建国家科学基金会,作为联邦政府专门资助基础研究的机构。1957年前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HTML全文]
  • 网络时代的“硅谷”在华盛顿地区崛起

    闫志超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华盛顿地区(包括首都特区DC、弗吉尼亚北部和马里兰南部地区,即首都圈)的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有近万家高技术公司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公司集聚此地,使该地区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高技术中心之一,被...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HTML全文]
  • 构筑数字地球 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徐冠华

    在迎接12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专家亲切聚会,展示“数字地球”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流对“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认识,展望“数字地球”的前景,倍感欣慰。“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HTML全文]
  • 关于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建议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他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他明确地将“数字地球”与遥...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HTML全文]
  • 浅析数字地球基础研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庄大方,刘明亮

    当千禧年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全球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新世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在的对地观测卫星以1米到1公里的空间分辨率,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和激光观察着整个地球系统;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HTML全文]
  • 数字地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周成虎

    对“数字地球”的认识本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相机、数字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数字经济已成为时代经济的主流。“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也出现于各种报刊书籍中。自数字地球概念出现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它的定义、意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HTML全文]
  • 杨乐:春天的回忆

    朱奕

    杨乐先生是在百忙当中接受笔者采访的,这位70年代末就与陈景润、张广厚一道广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如今依然充满活力,为一门一生都割舍不下的名为数学的事业奔忙不辍。人们知道扬乐的名字是在1977年的早春,那年的2月22日,《人民日报》右上角的显要位置,刊发...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HTML全文]
  • “赛先生”的悲哀

    王宏杰

    直到今天,五四时期高举的两面大旗依然屹立于人们心中,其一回民主,一曰科学,时人戏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德高望重且背景复杂,愚学浅薄,不敢言之,且斗胆请为诸君描一幅“赛先生”的小像,有不通之处,尚祈宽恕。在我眼中,中国的“赛先生”恐怕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HTML全文]
  • 技术进步能否天人和偕?

    王前

    为什么在我国这样一个素来重视“天人和谐”的国度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难以根治技术应用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年代更为久远的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需要理清脉络,找出思想症结。这样,才...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HTML全文]
  • 推进科学文化

    侯青云

    如同科学技术主导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一样,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正主导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诸多文化形态中,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科学文化是引导人们创新求实、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HTML全文]
  • 未来科技的展望

    路甬祥

    21世纪仍将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科技仍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和深刻的科技领域。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知识的总和。物质世界存在的一切资源、资本、人员、工具的结构、功能、时空分布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人...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HTML全文]
  •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

    周文磊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要素、功能和主要研究流派1.概念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是技术创新理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提出,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最早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是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C.Freeman)。他在考察了日本...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HTML全文]
  • 未来科技的展望

    路甬祥

    21世纪仍将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科技仍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和深刻的科技领域。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知识的总和。物质世界存在的一切资源、资本、人员、工具的结构、功能、时空分布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人...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HTML全文]
  • 未来科技的展望

    路甬祥

    21世纪仍将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科技仍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和深刻的科技领域。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知识的总和。物质世界存在的一切资源、资本、人员、工具的结构、功能、时空分布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人...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HTML全文]
  •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

    周文磊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要素、功能和主要研究流派1.概念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是技术创新理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提出,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最早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是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C.Freeman)。他在考察了日本...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HTML全文]
  • 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评述

    尹军,杨京京

    在世界范围高技术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今天,欧联盟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凝聚力。欧联盟围绕统一大市场,货币同盟及政治同盟三大举措展开的空前的经济一体化战略正在给欧洲带来投资、消费和科技创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HTML全文]
  • 美国领先世界的关键技术

    朱斌

    战后美国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美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建立的。战后不久,为加强原子能的研究开发,1946年美国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成为国内最大的科学实体。1950年筹建国家科学基金会,作为联邦政府专门资助基础研究的机构。1957年前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HTML全文]
  • 网络时代的“硅谷”在华盛顿地区崛起

    闫志超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华盛顿地区(包括首都特区DC、弗吉尼亚北部和马里兰南部地区,即首都圈)的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有近万家高技术公司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公司集聚此地,使该地区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高技术中心之一,被...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HTML全文]
  • 构筑数字地球 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徐冠华

    在迎接12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专家亲切聚会,展示“数字地球”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流对“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认识,展望“数字地球”的前景,倍感欣慰。“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HTML全文]
  • 关于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建议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他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他明确地将“数字地球”与遥...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HTML全文]
  • 浅析数字地球基础研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庄大方,刘明亮

    当千禧年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全球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新世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在的对地观测卫星以1米到1公里的空间分辨率,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和激光观察着整个地球系统;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HTML全文]
  • 数字地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周成虎

    对“数字地球”的认识本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相机、数字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数字经济已成为时代经济的主流。“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也出现于各种报刊书籍中。自数字地球概念出现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它的定义、意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HTML全文]
  • 杨乐:春天的回忆

    朱奕

    杨乐先生是在百忙当中接受笔者采访的,这位70年代末就与陈景润、张广厚一道广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如今依然充满活力,为一门一生都割舍不下的名为数学的事业奔忙不辍。人们知道扬乐的名字是在1977年的早春,那年的2月22日,《人民日报》右上角的显要位置,刊发...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HTML全文]
  • “赛先生”的悲哀

    王宏杰

    直到今天,五四时期高举的两面大旗依然屹立于人们心中,其一回民主,一曰科学,时人戏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德高望重且背景复杂,愚学浅薄,不敢言之,且斗胆请为诸君描一幅“赛先生”的小像,有不通之处,尚祈宽恕。在我眼中,中国的“赛先生”恐怕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HTML全文]
  • 技术进步能否天人和偕?

    王前

    为什么在我国这样一个素来重视“天人和谐”的国度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难以根治技术应用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年代更为久远的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需要理清脉络,找出思想症结。这样,才...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HTML全文]
  • 推进科学文化

    侯青云

    如同科学技术主导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一样,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正主导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诸多文化形态中,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科学文化是引导人们创新求实、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HTML全文]
  • 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评述

    尹军,杨京京

    在世界范围高技术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今天,欧联盟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凝聚力。欧联盟围绕统一大市场,货币同盟及政治同盟三大举措展开的空前的经济一体化战略正在给欧洲带来投资、消费和科技创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HTML全文]
  • 美国领先世界的关键技术

    朱斌

    战后美国科学技术的大发展美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建立的。战后不久,为加强原子能的研究开发,1946年美国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成为国内最大的科学实体。1950年筹建国家科学基金会,作为联邦政府专门资助基础研究的机构。1957年前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HTML全文]
  • 网络时代的“硅谷”在华盛顿地区崛起

    闫志超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华盛顿地区(包括首都特区DC、弗吉尼亚北部和马里兰南部地区,即首都圈)的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有近万家高技术公司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公司集聚此地,使该地区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高技术中心之一,被...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HTML全文]
  • 构筑数字地球 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徐冠华

    在迎接12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专家亲切聚会,展示“数字地球”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流对“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认识,展望“数字地球”的前景,倍感欣慰。“数...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HTML全文]
  • 关于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的建议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他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他明确地将“数字地球”与遥...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HTML全文]
  • 浅析数字地球基础研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庄大方,刘明亮

    当千禧年的曙光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全球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新世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无时不在的对地观测卫星以1米到1公里的空间分辨率,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波段和激光观察着整个地球系统;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HTML全文]
  • 数字地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周成虎

    对“数字地球”的认识本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相机、数字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数字经济已成为时代经济的主流。“数字地球”(DigitalEarth)的概念也出现于各种报刊书籍中。自数字地球概念出现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它的定义、意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HTML全文]
  • 杨乐:春天的回忆

    朱奕

    杨乐先生是在百忙当中接受笔者采访的,这位70年代末就与陈景润、张广厚一道广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如今依然充满活力,为一门一生都割舍不下的名为数学的事业奔忙不辍。人们知道扬乐的名字是在1977年的早春,那年的2月22日,《人民日报》右上角的显要位置,刊发...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HTML全文]
  • “赛先生”的悲哀

    王宏杰

    直到今天,五四时期高举的两面大旗依然屹立于人们心中,其一回民主,一曰科学,时人戏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德高望重且背景复杂,愚学浅薄,不敢言之,且斗胆请为诸君描一幅“赛先生”的小像,有不通之处,尚祈宽恕。在我眼中,中国的“赛先生”恐怕有...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HTML全文]
  • 技术进步能否天人和偕?

    王前

    为什么在我国这样一个素来重视“天人和谐”的国度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难以根治技术应用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年代更为久远的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需要理清脉络,找出思想症结。这样,才...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HTML全文]
  • 推进科学文化

    侯青云

    如同科学技术主导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一样,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正主导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诸多文化形态中,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的灵魂和内核,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科学文化是引导人们创新求实、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HTML全文]
  • 攀登者的脚下──记裴钢博士的两件小事

    刘为民

    不久前,公布了199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46岁的裴钢名列其中。举小事一二,以表裴钢的志向和事业的艰辛。裴钢,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之后考取药剂学专家顾学裘教授的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赴瑞典卡罗琳斯卡...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HTML全文]
  •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考

    周文磊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要素、功能和主要研究流派1.概念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是技术创新理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的提出,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最早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是英国著名学者费里曼(C.Freeman)。他在考察了日本...

    199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HTML全文]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