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界

  • 广义收入分配:现象、理念与核心价值

    幸强国;

    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原因之一是收入分配存在差异,两极分化的结果。弱势群体可以界定为基本利益受到一定损害,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均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笔者提出一个理念:广义收入分配。广义收入分配包括收入、福利和其他财富的分配。其中,关于其他财富的研究尤为重要,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广义收入分配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要实现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必须培植公平正义的土壤,必须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010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广义收入分配:现象、理念与核心价值

    幸强国;

    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原因之一是收入分配存在差异,两极分化的结果。弱势群体可以界定为基本利益受到一定损害,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均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笔者提出一个理念:广义收入分配。广义收入分配包括收入、福利和其他财富的分配。其中,关于其他财富的研究尤为重要,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广义收入分配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要实现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必须培植公平正义的土壤,必须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010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试论分配公平与组织稳定的关系

    胡坚;韩伟一;

    改革开放以来,争议最多、冲突最多、分歧最明显的社会结构因素在收入分配领域。分配公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组织行为学研究方面,分配公平对组织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证研究厘清分配公平与组织稳定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将结论置于社会的大层面进行分析。

    2010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试论分配公平与组织稳定的关系

    胡坚;韩伟一;

    改革开放以来,争议最多、冲突最多、分歧最明显的社会结构因素在收入分配领域。分配公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组织行为学研究方面,分配公平对组织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证研究厘清分配公平与组织稳定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将结论置于社会的大层面进行分析。

    2010年01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可持续发展

  • 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认识

    牛文元;李倩倩;

    与传统城市化不同,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系统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背景、战略要求、战略比较、战略目标和战略内涵,以及新型城市化战略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2010年0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 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认识

    牛文元;李倩倩;

    与传统城市化不同,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系统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背景、战略要求、战略比较、战略目标和战略内涵,以及新型城市化战略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2010年0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 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

    刘筱;

    城市不仅仅限于环境的物质意义和使用功能,它还具有更为广阔的心理、文化、法律、宗教等社会意义,而现代城市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发展的无力不如说是城市精神的缺失。本文从城市形态的历史轨迹出发,以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经验研究方法探讨了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城市精神是城市形态进化或突变的重要"基因",并且进一步指出城市精神从四个方面包括自然环境、政治力量、市场和社会生活影响城市形态,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城市精神的延续和创新在城市形态转型和进化的路径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

    刘筱;

    城市不仅仅限于环境的物质意义和使用功能,它还具有更为广阔的心理、文化、法律、宗教等社会意义,而现代城市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发展的无力不如说是城市精神的缺失。本文从城市形态的历史轨迹出发,以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经验研究方法探讨了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城市精神是城市形态进化或突变的重要"基因",并且进一步指出城市精神从四个方面包括自然环境、政治力量、市场和社会生活影响城市形态,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城市精神的延续和创新在城市形态转型和进化的路径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青年学者论坛

  • 制度资源与节约型社会建设

    苏时鹏;傅涛;

    <正>节约资源对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快速粗放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2006年就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国家发展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的低碳发展承诺无不意味着艰巨的节约任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模式转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意识水平[1],

    2010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制度资源与节约型社会建设

    苏时鹏;傅涛;

    <正>节约资源对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快速粗放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2006年就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国家发展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的低碳发展承诺无不意味着艰巨的节约任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模式转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意识水平[1],

    2010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方法论特征

    雷凌湘;李建军;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基因重组技术等系列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生物技术革命逐渐成型,并相继在现代医学、农学等领域引发革命性变化,人类即将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竞争的时代。学科交叉、融合是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实现的最显著的方法论特征。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要想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大显身手,做出卓越的自主创新成果,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方法的创新和学科视域的拓展,力争使自己能够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时刻成为出色的"嫁接能手"。

    2010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方法论特征

    雷凌湘;李建军;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基因重组技术等系列生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生物技术革命逐渐成型,并相继在现代医学、农学等领域引发革命性变化,人类即将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竞争的时代。学科交叉、融合是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实现的最显著的方法论特征。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要想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大显身手,做出卓越的自主创新成果,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方法的创新和学科视域的拓展,力争使自己能够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时刻成为出色的"嫁接能手"。

    2010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王玲;

    2009年4月,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和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报告,围绕中国未来能否走上低碳发展之路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报告认为,中国的低碳发展不仅是技术的转型,还是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国应实行全面的能源和气候变化战略,及时把握绿色发展机遇。

    2010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王玲;

    2009年4月,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和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能源转型——低碳发展之路》报告,围绕中国未来能否走上低碳发展之路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报告认为,中国的低碳发展不仅是技术的转型,还是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国应实行全面的能源和气候变化战略,及时把握绿色发展机遇。

    2010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科学文化

  • 对遏制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索

    杨志;

    全球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科学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被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气温均衡升高以来已经二十余年,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远没有结论。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虽然如此,由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问题,被世界各国重视并付诸行动,充分表明科学对社会影响的极端重要性。然而,本刊编辑还是要提醒读者:在科学问题尚没有准确结论以前,切不可操之过急。低碳经济、低碳文化以及低碳生活等等之类的口号,要慎之又慎。本刊本期集中发表几篇有关文章,以期引起读者重视和讨论。

    2010年01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对遏制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思索

    杨志;

    全球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科学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被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气温均衡升高以来已经二十余年,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远没有结论。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虽然如此,由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问题,被世界各国重视并付诸行动,充分表明科学对社会影响的极端重要性。然而,本刊编辑还是要提醒读者:在科学问题尚没有准确结论以前,切不可操之过急。低碳经济、低碳文化以及低碳生活等等之类的口号,要慎之又慎。本刊本期集中发表几篇有关文章,以期引起读者重视和讨论。

    2010年01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吕学都;

    <正>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因为全球约4.5万人参加、包括119个国家领导人及11069个媒体到会报道,使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

    2010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吕学都;

    <正>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因为全球约4.5万人参加、包括119个国家领导人及11069个媒体到会报道,使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

    2010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与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

    陈迎;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社会不断升温,中国面临日益强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内在需求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本文概括分析了经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强调减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应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例论述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和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中国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现状和继续推进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落实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目标的一些政策建议。

    2010年01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与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

    陈迎;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社会不断升温,中国面临日益强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内在需求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本文概括分析了经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强调减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应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例论述了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途径和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中国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现状和继续推进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落实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目标的一些政策建议。

    2010年01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碳关税的理论机制与经济影响

    吴力波;汤维祺;

    <正>一、研究背景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在美中印巴等五国通过了一项不具备法律意义、未获缔约国正式通过的协定之后黯然落幕。此次会议充分表明尽管气候变化这一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正在被

    2010年01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 碳关税的理论机制与经济影响

    吴力波;汤维祺;

    <正>一、研究背景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在美中印巴等五国通过了一项不具备法律意义、未获缔约国正式通过的协定之后黯然落幕。此次会议充分表明尽管气候变化这一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正在被

    2010年01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科学评论

  • 中国在后哥本哈根时期的气候战略选择

    徐晋涛;

    <正>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希望和焦虑之后,以一种不了了之的方式结束。目前,中国社会关心气候问题的人们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全球气候谈判的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几时?二是中国的战略方针究竟应该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中国在气候谈

    2010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中国在后哥本哈根时期的气候战略选择

    徐晋涛;

    <正>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希望和焦虑之后,以一种不了了之的方式结束。目前,中国社会关心气候问题的人们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全球气候谈判的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几时?二是中国的战略方针究竟应该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中国在气候谈

    2010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分析

    喻文德;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某些行业频频发生,其中对社会危害较大的有: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2004年4月,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2006年11月,河北

    2010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分析

    喻文德;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某些行业频频发生,其中对社会危害较大的有: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2004年4月,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2006年11月,河北

    2010年01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