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br>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的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国际竞争越来越聚焦于尖端科技和产业升级的形势下,我国自主创新面临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匮乏、“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基础学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和中山大学高松院士牵头的“我国数理化基础学科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院士咨询重大项目,旨在系统调研分析我国数理化基础学科教育的现状,研判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br>在郑晓静院士、高松院士、“我国数理化基础学科教育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工作组组长和本刊特邀编辑周建中研究员的推动下,《科学与社会》组织出版了“基础学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专题,从我国基础学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化学领域基础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现状、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优势与挑战以及我国科研机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出版,引发各界对我国基础学科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与讨论,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2025年01期 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郑晓静1;高松2;李雪3;赵剑峰3;周城雄4
数理化基础学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本文围绕教育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数理化基础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理化基础学科教育还存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畅、人才选拔通道不畅、基础学科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机制、丰富人才选拔途径、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数理化学科教育水平与高等教育阶段基础学科教育质量等对策和建议。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我国数理化基础学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以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和创新发展。
2025年01期 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袁秀1;朱亚先2;张树永3;彭晴晴4;郑兰荪2
我国化学人才培养根基雄厚,专业设置多元,拔尖体系完备,竞赛平台丰富,学科支撑强劲,但仍面临创新人才后劲不足的挑战。为深入剖析我国化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应对化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本项目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网络调查,有1.97余万来自中学、大学及学术机构的相关从业者参与了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还存在对化学学科重视不足、公众认知偏差、实验教学支撑不足、学生选拔机制不畅等问题。建议强化化学素养教育、加大科普宣传、改善实验教学、规范中学教学、优化学生选拔机制、健全基地管理与评价、完善教师培训、深化高校教改,以提升化学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2025年01期 2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严晓梅;殷皓;刘少雪
响应国家拔尖创新科技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需求,亟需建立一支卓越的高中理科教师队伍。然而传统的本硕“进阶式”教育专业课程培养方案难以满足新时代对高中卓越理科教师的需求,且不足以应对近年来高中教师队伍多样化的新挑战。为此,在借鉴西方国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探索并实践“阶段式”职前教师发展方案,围绕培养高中卓越理科教师的需求,采用“教育学院+学科学院+中学实践基地”紧密联合培养机制,创新教育专业理科(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方向课程体系,为我国探索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提供实践参考,为“国优计划”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025年01期 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 江郁1;2;有书涵1;2;周建中1;2;汪庭语3;成蒙3
科研机构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高水平人才,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科研机构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不足,且有关实证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基于对32家隶属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工作委员会基础组的科研机构中导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科研机构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师生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科研机构育人优势未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以及评价指标单一的现实问题。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强化师生沟通与共识、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和项目参与机制、营造开放学术生态,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议,为充分发挥我国科研机构育人潜能,加快自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撑。
2025年01期 5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